摘要:来源:【曲靖日报-掌上曲靖】掌上曲靖讯(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尹路仓)近日,记者来到马龙区通泉街道小龙井蔬菜连片种植基地,远远看到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上绿油油的,焕发出勃勃生机,一个个整齐的蔬菜大棚连成一片,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。走进基地,一根根...
来源:【曲靖日报-掌上曲靖】
掌上曲靖讯(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尹路仓)近日,记者来到马龙区通泉街道小龙井蔬菜连片种植基地,远远看到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上绿油油的,焕发出勃勃生机,一个个整齐的蔬菜大棚连成一片,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。
走进基地,一根根黑色的喷管密密麻麻直立在地里,喷头不断旋转,均匀地把水喷洒在蔬菜上。蔬菜种植大户陆琴和丈夫正在露天蔬菜地块里除草,据她介绍,2019年,她和丈夫以每亩700元的租金共租地40亩发展蔬菜种植产业。当时,每个大棚投资近1万元,陆琴共建60个大棚,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品种,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。目前,蔬菜基地有娃娃菜、苦菜、白菜等,每年种植五六茬,年纯收入三四十万元。由于蔬菜种植面积大,仅靠夫妇俩很多时候忙不过来,需要请工人来帮忙,工人在蔬菜基地里拔草每小时支付工资8元,装车每小时支付工资12元。这些工人大多是周边村组的群众,他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还能挣到一份额外的收入,真正实现了顾家、增收两不误。
张大姐是小龙井居民小组居民,平时帮子女带小孩。张大姐年龄大,文化水平不高,出不了远门打工。蔬菜基地需要工人的时候,她就来帮忙,每年的务工收入10000余元。
在蔬菜基地旁边的大棚里,莲花白、白菜长势喜人,蔬菜种植大户张朝威和母亲、妹妹正在大棚里忙碌着,收割蔬菜,打整大棚,为刚出芽的蔬菜松土、浇水。张朝威有102个大棚,每个大棚一茬蔬菜的收入达2000元,一年的收入超100万元,蔬菜主要销往昆明等地。前些年,张朝威以种植露天蔬菜为主,受天气因素的影响,加之不太懂技术,每年收入不尽如人意。张朝威不断学习、摸索,在实践中积累经验,经过几年的发展,蔬菜产业越做越大,收入也逐年提高,成为当地种植蔬菜致富的典型,种蔬菜“种”出了幸福生活。
像陆琴、张朝威这样的蔬菜种植大户,只是马龙区发展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,这些种植大户在带动马龙区壮大蔬菜产业的同时,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,帮助群众就近务工增收。
近年来,马龙区紧紧围绕世界一流“绿色食品牌”现代农业基地目标,以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为主题,以农民增收为主线,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,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,全面推进“一县一业”进程。以坚定的决心、严格的制度、有力的举措,狠抓耕地保护责任落实,坚决遏制非农化,防止非粮化,强化监督,严守耕地红线。着力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把发展绿色蔬菜种植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,采取政策推动、科技带动、资金扶持等方式,坚持特色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、无公害化原则,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,促进群众增收。
马龙区立足土地、交通等优势,积极探索,不断创新,走“合作社(种植大户)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路子,着力培育职业农民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不断发展壮大蔬菜产业。目前,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,涉及蔬菜种植、蔬菜加工等领域,全区蔬菜产业走上了正规化、规模化发展的路子,有力推进乡村振兴。
为提高菜农的积极性,马龙区适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开展技术指导,围绕有机蔬菜最新种植技术、蔬菜种植大棚管理、蔬菜病虫害防治及蔬菜种植日常管理等内容举办培训班,着力提高菜农的蔬菜种植水平。通过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积极引导农户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,从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,带动农户增收,促进蔬菜产业长足发展。同时,通过政策扶持、项目带动,先后引进10余家龙头企业建基地、盖冷库,进一步延长蔬菜产业链。
目前,马龙区每年种植蔬菜12万亩,建成4000亩以上的连片标准化种植基地1个、500亩至1000亩的连片标准化种植基地5个、300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基地12个。建成冷库26座,库容2万多立方米。
本文来自【曲靖日报-掌上曲靖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