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09-18 16:30:07 | 浏览:591
宣威,云腿之乡、卓琳故里,祖国西南一片神奇的土地,一块让无数宣威人为之魂牵梦绕的热土。但她的建制沿革、亘来古往、历史由来,你知道吗?
中国三大名腿之一——宣威火腿
一、远古及秦朝——部落时期
(一)新石器时代——原始社会阶段
新石器时代,人类历史早期时代,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,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,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,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。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。宣威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(经考查,距今约4000-5000年,与中国历史上的尧舜禹传说时代相当)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。
考古发现的格宜镇小红山尖角洞部分石器
(二)原始社会及其解体阶段
1、百濮部落——西周时期。约公元前11世纪。此时,中原地区为黄帝族、炎帝族、夏族、周族的人口融合的华夏族(汉民族的前身),西南地区(含宣威)族群落后于华夏族,该地区的部落群体以“百濮”(即“濮人”)为主。
2、氐羌部落、靡莫之属、夜朗——春秋战国时期。约公元前7-2世纪。居住于云南东北部。此时,多民族杂居,相互交错。在西南地区,两个最大的部族群落出现——古滇国和夜朗国,宣威此时位于两大部族群落之间,被称为“靡莫之属”“氐类”。
3、“古苦格”、笃慕靡甸——春秋中期。约公元前4世纪。笃慕(彝族公认的共同的祖先)的六个儿子(史称彝族六祖)之一布,率领其部(即布部)迁往滇东北一带,建立了“古苦格”部(今宣威)等部落。笃慕率领布部迁驻笃慕靡甸(今宣威),至第七代阿德布时,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“古苦格”,汉称“伍勒部”(暴蛮)。
(三)庄蹻入滇——战国时期
公元前3世纪楚威王时期。公元前339年—前335年,庄蹻率军由湘西到达且兰(今贵阳),先后征服夜朗、滇国,成为部落酋长,“以其众王滇”,使得云南和内地建立了直接的政治联系。
(四)䣕——秦朝时期
公元前316年,秦惠文王灭蜀,先后设置巴郡、蜀郡和汉中郡。秦孝文王时,蜀郡郡守李冰修建道路到达川滇交界。秦始皇二年(公元前220年),以宜宾为起点,继续修建僰道向西南延伸,经朱提(今昭通)、汉阳(今威宁)、䣕(也称存䣕,今宣威)、味县(今曲靖),直达滇中,道路宽仅五尺,史称“五尺道”。同时,向这一地区的部落派遣了官吏。
宣威市杨柳镇可渡古驿道、五尺道
二、两汉至南北朝——边郡时期
1、䣕县(西汉时期)。西汉时期,汉武帝建元6年(公元前135年),汉武帝派唐蒙出兵夜郎,夜郎及其周边部落纷纷归附。西汉王朝遂在今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北部建立犍为郡,辖12个县,其中设䣕县(今宣威)。
2、汉阳县(东汉时期)。东汉刘秀对全国郡县进行调整合并,䣕并入汉阳(今威宁、水城)。因此,宣威的䣕县名只存在了110年。
3、䣕县(蜀汉时期)。蜀汉建安20年(公元215年),蜀主刘备将䣕县(今宣威)从汉阳县分出设立,隶属于建宁郡(今曲靖)。
4、存䣖县(蜀汉后主—两晋、南北朝时期)。蜀汉后主建兴3年(公元225年),诸葛亮南征,将䣕(今宣威)改为存䣖,这一县名直至两晋时期。至南朝萧齐政权时,称䣕县。此时,大部落爨氏崛起。
【西汉以来,族群融合加速,居于宣威的族群称磨弥敛部落。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先民则为“东爨乌蛮”的一部分】
可渡关
三、隋、唐、宋——羁縻时期
古代封建王朝对“西南夷”各民族群体进行统治的“羁縻”政策,始于西汉,沿袭至隋、唐、宋。即封建统治者把“西南夷”各民族视为“牛、马”,而各民族中的奴隶主和部落贵族,在与封建王朝统治者的共同利益基础上,成为王朝中央推行“羁縻”政策的工具。
1、部落战乱。隋朝,短暂的30多年,这一时期,部落战乱不断。
2、麻州。唐初,重置南宁州(州都督府移至今曲靖坝子),恢复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。贞观22年(公元648年),设麻州(今宣威至寻甸一带)
3、磨弥部。公元8世纪30年代,南诏在唐朝扶持下,一统云南六诏,设石城郡,下辖11个部,其中设磨弥部(今宣威),也称磨弥殿部、磨弥敛部。公元902年,南诏政权崩溃,今宣威、沾益等地已为东爨乌蛮磨弥敛部所据,其部族首领安氏祖先开始登上政治舞台。公元937年至1254年,大理国政权存在318年,基本继承了南诏时期的疆域,下辖有磨弥部(今宣威、沾益、富源三县,驻今宣威城东郊河东营),为彝族聚居区,为安氏祖先所建立,为当时滇东北37部中最有实力的部落之一,“悉无汉人”。
四、元、明、清——行省时期
1、磨弥万户府。公元1254年,蒙古军灭大理国,磨弥敛部头领安宗举归附蒙古,被封宣慰史。蒙古设磨弥万户府(所领地盘相当于今宣威、富源、沾益等大部地区)。
2、沾益州(元朝)。公元1276年,元朝在云南设立行中书省,改磨弥部为沾益州(今宣威),辖交水(今沾益)、石梁(今宣威市东北部)、罗山(今富源)3县。从元朝设立沾益州,到清朝雍正改土归流的470年间,安氏贵族集团始终牢牢地掌控着这一地方的统治权。
3、沾益州(明朝)。公元1368年,明朝建立。公元1382年,明朝改曲靖路为曲靖府,沾益州沿用元朝时的称谓,隶属于曲靖府,批准彝族安姓土司袭土知州,其治所在今宣威市郊河东营。同时,废除元时沾益州所领石梁、罗山等县,今沾益至宣威可渡河以南地区皆属沾益州范围。洪武16年(公元1383年),筑乌撒卫后所土城,置宣威关,寓意“宣播朝廷之威德”。
4、沾益州(清朝)。清朝设省、府、州、县,沾益州行政区划沿袭明代,仍隶属于曲靖府,只是将沾益州治移至交水(今沾益),所领地盘相当于今沾益、宣威。清雍正4年(公元1726年),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“改土归流”,逮捕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,请旨定罪。雍正7年(公元1729年),清朝将“安于蕃于江南安置”,至此,沿袭470余年、承袭了18代的土司制度终结。
5、宣威州(清朝)。雍正5年(公元1727年),鄂尔泰设立宣威州,州名仍取“宣播朝廷之威德”之意,意在“宣扬威德于乌东,使皆拱手听名也”,地盘自永安铺以北,可渡河以南。
宣威东山寺,又称松鹤寺,明征南大将军傅友德下令修建
五、民国时期
1、宣威州(民国)。民国元年(1912年)11月,云南都督府委任李炳勋为宣威州州长。
2、宣威县(民国)。民国2年(1913年),改宣威州为宣威县,州署改称县行政公署,行政长官称县知事。1925年,改知事为县长,下辖乡、保、甲。1927年,宣威县行政公署改称宣威县政府。1943年,行政区划调整为23个乡(镇)。
3、宣威县(“两面政权”时期)。1949年2月,原国民党暂编21师师长邱秉常拒绝接受蒋介石93军中将副军长的委任,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,受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之命,出任宣威县政府县长。这一特殊时期,史称“两面政权”时期(既是国民党地方政府,又接受中共地方组织领导)。
宣威“两面政权”时期县政府县长邱秉常
六、新中国至今
1、宣威县。1950年3月9日,宣威县人民政府成立,属曲靖专区。
2、榕峰县。1954年更名为榕峰县,以城东榕峰为名。
3、宣威县。1959年复名宣威县。1970年属曲靖地区。
4、宣威市。1994年撤县建宣威市。1997年由曲靖市代管。
今日宣威
“请考虑宣威的交通基础建设推动宣威早日通高铁”近日,有网友通过人民网“领导留言板”向云南省省长留言反映称,云南省宣威市作为出滇重要门户,历史上因交通便利,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,使宣威成为云南发展较好的县城。近年来却因为不通高铁,群众出行和经济
来源:【曲靖日报-掌上曲靖】本报讯(特约记者秦玲玉张立新)今年以来,宣威市突出“强城、兴产、聚人”三大重点工作,以构建城镇协同发展、提升城镇建设品质、强化配套服务为抓手,加快推进曲靖副中心城市建设,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。宣威市大力提
夏季治安打击整治“百日行动”开展以来,宣威市公安局立足主责主业、紧盯辖区命案积案,对命案积案进行全面梳理、深度研判,抽调精干警力组成工作专班,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,不断寻找案件侦破突破点。近日,宣威市公安局通过缜密侦查,破获一起20年前命案
新年伊始,中国共产党宣威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于1月4日上午隆重召开。3日下午,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准备就绪,在滇能酒店,出席、列席、特邀本次大会的人员精神饱满,陆续向大会报到。报到现场,参会人员检测体温、出示防疫健康码、提交核酸检测资
来源:曲靖日报-掌上曲靖围绕把宣威建设成“中国火腿美食文化名城”定位,宣威市积极探索“文化+旅游+工业”发展模式,挖掘宣威火腿的文化价值、商品价值和品牌价值,按照3A级景区标准,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高端食品产业园,助推全市食品加工产业转型
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宣威市广泛动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,严守入宣交通要道防疫点,加强收费站、医院、学校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力度,把牢疫情防控关,守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。在杨宣高速公路杨柳镇收费站疫情防控卡点,工作人员24小时对
11月2日,记者到2021年规划建设的宣威市热水镇响宗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看到,推土、挖掘机、碾压机、混凝土运输车等数十台大型机械机声隆隆,由几十人组成的3作业组忙碌在施工现场,一幅热火潮天大干农田建设的繁忙景象展现在记者的镜头前。响宗片
来源:【曲靖日报-掌上曲靖】本报特约记者晏廷勇 金玉菊 张黎立 文/图食用玫瑰花种植基地。近年来,宣威围绕“一县一业”“一乡一特”“一村一品”布局,按照“大产业+新主体+新平台”的路子,坚持绿色理念,构建了以蔬菜、水果、中药材三大优势产业为
5月21日下午4点30分,政协宣威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,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。本次会议应出席委员384人,因事因病请假35人,实到349 人,符合规定。朱党柱、许韶发、蒋绍华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坐。本次大会
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越来越高,垃圾处理已经成为生态发展和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。近年来,宣威市积极作为,多举措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处理设施建设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不断提升垃圾处理能力。走进幸福城E区,记者看到居民楼下放置了一个垃圾桶,